2、芦荟叶枯病——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芦荟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防治方法:严格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扩散。抗病品种栽植。采用组织快繁技术,提供无病优质种苗。忌湿怕冷,注意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钾配合使用,增强抗病力。
3、细菌性软腐病——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芦荟近地面的肉质茎基部或上部茎节。生黄绿色至黄褐色水渍状斑块,造成病部软腐或湿腐。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的芦荟品种。精心养护,尽量减少伤口。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积水。发病初期,喷洒6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芦荟炭疽病——危害症状:叶尖、叶缘多先呈现病斑,病斑半圆形,黑褐色;叶面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6mm,黑褐色,并很快扩展成大斑,中部微下陷,边缘略隆起,其上散生小黑点。多发生于老龄及有伤口的叶片上,可导致叶片折弯、干缩,影响生长。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注意加强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污排渍,改善植地通透性。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芦荟绣病——危害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防治方法:严格检疫,防止病区扩大。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芦荟生长需求及时浇水、施肥。发现病残体,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
6、发病初期,喷洒波美度0.2~0.3度的石硫合剂,45%结晶石硫合剂3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7、芦荟根腐病——危害症状:发生时,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现水渍状病变,后呈褐色腐烂。病情扩展迅速并可延及茎部,致植株萎蔫、失绿乃至死亡。防治方法: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传播病害。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应马上撒些生石灰灭菌。发病初期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