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今年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距离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最终目标越来越近,在众多扶贫手段中,旅游扶贫格外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全国旅游行业也在扶贫实践中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众多成功经验,正在摸索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扶贫特色和旅游产业特点的旅游扶贫路子。今天,品橙旅游特邀请8位嘉宾,聊聊他们经历的“旅游扶贫”,分享他们的思考与经验。
顾新蔚(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前期充分的调研和规划才能打造可持续化的扶贫工作
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是贵州省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持续性最强的支柱产业,对于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旅游扶贫的优势在于,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扩大旅游交流,不仅能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还能提高了贫困地区人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对社区发展的控制能力、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能力等的提高,促进了贫困地区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贵州省老牌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我们全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与旅游扶贫工作也是紧密相连、无法隔断的,扶贫、扶智、扶产业,才能总体提升当地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我们将旅游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抓手,将扶贫工作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石。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一是要摸清家底,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瞄准特色旅游产品和市场;二是要充分调动当地人的参与热情,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要整合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扶贫,发改、财政、住建、财政、农业、文化、卫生、交通等各部门间要通力合作,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做到持续发展。
我认为旅游扶贫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低质量造成乡村旅游投入无法转化为带动扶贫的产出,二是旅游扶贫的持续性发展不足,部分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前期的资源调查和规划工作,多方考虑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设计,兼顾文旅融合和绿色环保可持续。
接下来,安顺将着力在提升大景区带动、大型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等工作,同时我市制定了《安顺市标准化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让游客“游有体验、购有精品、住有舒阁、走有故事”,让当地人“居有美屋、劳有所得”让旅游扶贫更有成效。
(黄果节)
晋超(四川省平武县副县长):旅游扶贫是一种“艺术”,要发现农村之美
平武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路通绵阳、九寨沟和广元,与九寨沟、黄龙在地图上呈三角形,中间隔着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自然资源完好,但因地处偏远,平武县经济发展落后,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我们一直在思考,脱贫出路在哪里。平武县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平武县的生态圈可以概括为“一二四”。
“一”:平武县59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3300多平方公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活着335只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平武县目前还是四川省唯一的可以近距离观察金丝猴的一个县;“二”:县域内囊括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城全国仅有两个,一个是浙江省临安市,另一个就是平武县,平武县有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75%;“四”:归纳平武县的资源特点,可以列为四大活化石,即动物活化石——熊猫、植物活化石——珙桐、人类活化石——白马人、文化活化石——报恩寺,平武县有成片的珙桐林,有非常独特的人文历史,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群,报恩寺95%的地面建筑保存了明代的原貌。这些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就是平武县脱贫的基石。
在2016年县委换届工作报告中,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提出“平武未来五年三句话:产业以旅游为中心,旅游以交通为突破,一切为了脱贫奔小康。”这就是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作为平武县全线的总的发展目标。
有了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怎么做呢?除了一些大的项目部署之外,还有一些落地的、细节的工作。
第一个是生态保护。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在平武县工作了将近20年,一直做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社会发展的工作,10年前我们就提出一个目标,要把王朗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中国生态旅游的领航者。2018年5月,阿里巴巴生态脱贫交流会在平武县举行,蚂蚁金服将关坝自然保护地这个项目放到蚂蚁森林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线上推广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关坝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
第二个是发展产业。平武县主要有两大产业:一个是特色农业,如蜂蜜产业,另一个是旅游。平武县已经从乡村农家乐延伸到精品民宿,入住率大大提高。
第三个是吸引人才。建立合作社,留住本地人才;在返乡创业方面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引进外地人才,比如建文创空间,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第四个是文化复兴。通过文化的复兴带动旅游扶贫,将白马上壳子培育成中国乡村振兴的亮点和示范。通过在平武县虎牙乡虎丰村开展一系列活动,复兴乡贤文化,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五个是搭建平台。从2015年开始,平武县引进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成立复旦公益旅行及管理创新驿,搭建一个旅游、扶贫及产业发展的路径。2017年,平武县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平武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论坛——聚焦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将平武作为观察点的工作。
这些年,在旅游扶贫工作中我有一些感悟:
一、旅游扶贫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系统发展与实施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和谐统一的艺术。
二、旅游扶贫要处理好产业和事业,政府和市场,政策和商业,整合帮扶资源与激活内生动力等多方面关系。
三、旅游扶贫的主战场在农村,要发现乡村之美,创造乡村之美,传播乡村之美。
尹为民(阿里地区旅发委副主任):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因势利导才能真正扶贫
阿里地区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但成效显著。近年来,阿里地区结合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和地区旅游发展需求,在自治区旅发委,河北、陕西两省的大力支持下,与地区职校合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持续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改变农牧民群众的就业观念,提升地、县旅游部门职工及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用工机制,优先安置参训学员就业,提高培训就业创业转化率,重点解决东三县“两后生”就业问题。并配合住建等部门,推进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农牧业转型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此外,还大力扶持各县旅游企业、涉旅经合组织,开发阿里特色旅游商品,通过阿云电商等平台,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优惠政策,采取“互联网+精准扶贫”、“互联网+旅游+农特产品”运营模式,为阿里特色农牧产品交易开辟新渠道。
我在阿里工作了两年多了,感觉旅游带动性非常强,这里地广人稀,一共只有十一万余人。但是随着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阿里旅游,而有了旅游就要消费,所以这几年阿里地区的酒店、景区发展特别快,手工艺受到游客的欢迎,过去一张十几元的羊皮现在经过手工糅制已可以卖到近百元。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多年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我认为旅游扶贫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首先,就是适合当地发展的需求,不要只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在当地的优势方面多下工夫,就像我刚才说的羊皮羊毛制品。还有一些阿里特色的石刻木刻都很受游客欢迎,我们也邀请木刻石刻师傅对当地牧民进行培训。
另外,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当地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茂林(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香卜路村第一书记):旅游扶贫的优势明显,但也有门槛
香卜路村自然环境优良,位于甘南地区,山清水秀,海拔两千多米,属于高寒阴湿气候,物产也比较丰富,除了牛羊畜牧业外还可以养蜂,农作物除了马铃薯、菜籽以外,还有中药材。基于当地的条件,我们设计了产业扶贫为主的攻坚计划。目前村内已建了一个三百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将逐步于今年并网发电,预计年收益20余万元。此外是依托于当地资源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以及牛羊鱼蜂蜜农副产品。当然,旅游产业也在规划中。渭源县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有4a级景区渭河源,还有一些文化历史古迹和红色旅游景点。全县目前也在制定旅游规划,我们村计划切入到这个规划里面,能够作为中转站或住宿基地。
旅游扶贫的优势十分明显。一个地方要摆脱贫困根本还是靠发展,旅游产业是回归到发展的的产业。它让当地保有本地的特色资源,并同自然和谐相处。第二,这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扶贫方式,附加值比较高,可持续发展以及消纳能力比其他产业更高。
但旅游扶贫也并非没有门槛,反而资金投入巨大,专业性强系统较为复杂。搞旅游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看资源有没有特色,有没有亮点,能不能打出品牌找到市场。我们对于旅游前期规划十分重视,策划的主要客源市场一条是北边兰州周边城市,另一个是往南走,依托于成都和重庆这两个西南核心城市,但因为西南城市与我们甘南的气候不同,他们由于海拔低,相对比较闷热,和我们这边是不一样的。我们冬天从九十月份到来年的四月份都有雪,夏天也很凉爽,晚上都要盖被子。我们就想看能不能通过这些差异化来吸引一部分客源。
由于缺乏资金,所以我们前期规划是发展民宿。希望通过做民宿,把当地的特产、当地的餐饮、当地的玩乐这些都涵盖在里面。然后我们想通过旅游众筹的方式适当宣传,以进入到四川和重庆的市场。第三个措施可能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开发共有产权的民宿。为此,我们特意请来了清华大学的团队来进行民宿设计,依托现有的民宅进行规划,铺路植树美化乡村,并计划年底会派村民包括贫困户游学云南重庆贵州等地,进行民宿管理和餐饮住宿的培训。
宋子千(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看一个地方能不能搞旅游扶贫,主要看两个方面
旅游是扶贫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而且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在意识、市场、组织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能带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一揽子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大盘子中占的份额还比较小,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还集中在大城市郊区以及旅游景区周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旅游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扶贫攻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研究院一方面参与了旅游扶贫相关国家政策的研究,另一方面还直接为一些贫困地区提供了智力支持。如和民盟中央合作开展了旅游扶贫方面的调研,接受原国家旅游局委托形成了以旅游促进减贫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派员到内蒙古额尔古纳等地挂职,开展了河南南阳三个贫困村的规划,以及直接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等等。
从道理上讲肯定不是贫困地区都适合旅游扶贫。但是我们要看到以前很多限制性的条件现在不再成为制约,比如交通问题,现在已经大为好转了。我觉得现在看一个地方能否通过旅游扶贫,最重要的要看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没有优秀的地方文化。因为人才、资本都是可以流动的。我们不要先入为主,说一个地方不能开展旅游扶贫,而要扎实调研,开动脑筋,找到能够帮助一个地区脱贫的最佳办法。
当然,旅游扶贫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如人才,人才确实是非常稀缺的。希望有更多的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旅游扶贫中去。也希望地方能够给这些专业人士提供一些便利,不管这些专业人士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参与,还是进行投资经营。同时,从根本上说,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需要提高内生发展能力,找到适合本地的产业,培养自己的人才。
中国旅游集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不是“贫困”与“乡村”的简单叠加
中国旅游集团承担央企定点扶贫工作已近20个年头,目前承担在贵州黎平、云南香格里拉、德钦、西盟、孟连共两省五县(市)的定点扶贫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除了“教育+产业”一体两翼脱贫攻坚帮扶模式,在扶贫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扶贫模式初步具备了可复制性。
关于旅游产业扶贫,中国旅游集团在2018年做了其中两�...